從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到國務院重磅文件發布,從中藥配方顆粒試點結束到19省中成藥集采聯動,從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抗疫到中醫藥進太空......2021年,中醫藥傳承創新結碩果,振興發展氣象新,在實踐中書寫了亮眼的成績單!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
2021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指出,要做好中醫藥守正創新、傳承發展工作,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服務體系、服務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養模式,使傳統中醫藥發揚光大。
2021年5月12日,習近平在河南省南陽市考察時強調,過去,中華民族幾千年都是靠中醫藥治病救人。特別是經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傳染病之后,我們對中醫藥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認識。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和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要做好守正創新、傳承發展工作,積極推進中醫藥科研和創新,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推動傳統中醫藥和現代科學相結合、相促進,推動中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健康服務。
2021年9月29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講話時強調,要把優秀傳統理念同現代生物技術結合起來,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集成推廣生物防治、綠色防控技術和模式,協同規范抗菌藥物使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2021年2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從人才、產業、資金、發展環境等多個方面提出28條舉措,為中醫藥高質量特色發展保駕護航,為老百姓方便看中醫、放心用中藥固本培元。
政協雙周會首次關注中醫藥話題
2021年11月26日,十三屆全國政協第57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在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主持會議。他強調,要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守正創新,遵循科學規律,協同做好中醫藥資源發掘和保護工作,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建設健康中國貢獻力量。10位政協委員和特邀代表在會上發言,100多位委員在全國政協委員移動履職平臺上發表意見。
中藥專家履新局長
2021年8月9日,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任命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10月29日,中國政府網發布消息,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原院長趙軍寧履新國家藥監局副局長,這是首次有中藥專家躋身國家藥監局領導班子。
7省份獲批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
2021年12月31日,上海、浙江、江西、山東、湖南、廣東、四川等7個省份,首批獲準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以?。ㄗ灾螀^、直轄市)為建設主體,鼓勵在中醫藥服務模式、產業發展、質量監管等方面先行先試。
中醫藥疫病防控中心成立
2021年6月18日,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科技園青蒿素研究中心封頂暨中醫藥疫病防控中心揭牌儀式在京舉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余艷紅表示,從屠呦呦先生發現青蒿素解決抗瘧難題,到中醫藥全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作出重要貢獻,希望早日把青蒿素研究中心建設成為引領中醫藥科技創新、促進中醫藥成果轉化、培養中醫藥創新領軍人才的重要陣地。中醫藥疫病防控中心是中醫藥行業首個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建成后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疾病監測、感染控制、實驗室檢測、基于中醫疫病理論的疫情預測預警、傳染病治療藥物研發等多領域深入合作,形成中醫藥與疾控優勢互補的新體系新模式。
國家醫學中心(中醫類)建設工作推進
7月16日,通用技術集團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簽署共建國家中醫(腫瘤)醫學中心框架協議,將聚焦四大常見癌癥,研發制約中醫藥腫瘤學科發展的核心技術。11月22日,國家醫學中心(中醫類)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中醫項目)建設工作推進會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余艷紅表示,建設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和區域中醫醫療中心,事關鞏固中醫藥優勢作用,事關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各地在規劃布局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和區域中醫醫療中心時,要充分融入當地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整體規劃,依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中醫藥服務需求及服務人口,統籌規劃好中醫優質醫療資源。
三級綜合醫院都要設中醫科室
2021年7月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衛生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推動中西醫協同發展的意見》。三級綜合醫院應當全部設置中醫臨床科室,設立中醫門診和中醫病床,有條件的可設立中醫病區和中醫綜合治療區。鼓勵有條件的三級綜合醫院設置中醫二級學科或專業組,診療科目設置中醫二級科目,支持三級綜合醫院中醫臨床科室推動中西醫協同有關工作。鼓勵和支持二級公立綜合醫院設置中醫臨床科室。
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落戶蘇州
2021年4月22日,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簽約落戶蘇州。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將以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為基礎籌建,目標是建設一所研究型大學,實行小班制、長學制,以復合、傳承、研究、引領為辦學關鍵詞,醫教、科教、產教相結合,中醫中藥相融合、中醫西醫相結合,培養復合型、傳承型、科研型的具有人文素養的國際化中醫藥人才。
中藥配方顆粒試點結束
2021年10月29日,國家藥監局發布《關于啟用中藥配方顆粒備案模塊的公告》,公告中稱備案模塊自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啟用,中藥配方顆粒生產企業可以登錄“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上辦事大廳”提交相關資料,進行中藥配方顆粒備案。這意味著自11月1日起,實行長達27年的中藥配方顆粒試點徹底結束,所有符合條件的中藥企業只需備案即可生產中藥配方顆粒,不再需要申請批準。
中成藥集采
2021年12月21日晚,19省區聯盟中成藥集采開標。通過現場競爭,有97家企業、111個產品中選,中選率達62%,平均降幅42. 27%,最大降幅82.63%。中選產品劑型規格齊全,同時涵蓋了部分國家第八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推薦用藥。業內人士表示,中成藥集采已經是大勢所趨且箭在弦上,中藥企業為適應新形勢,要將更多的精力轉移到創新研發上,加強新產品的科研、學術和循證醫學方面的投入,更加重視真正具有臨床價值的創新藥開發。
▲武漢市一家醫院向患者宣傳藥品集中采購政策。孫新明攝
中藥獲批數量破兩位數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國家藥監局總共批準76款新藥上市,其中本土創新藥27款。值得一提的是,中藥獲批數量首次突破兩位數,達到11款,成為近5年來中藥創新藥獲批最多的一年。
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藍皮書發布
2021年6月18日,廣州中醫藥大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中醫藥傳承創新藍皮書:中國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報告(2020)》。這是第一部評估中國中醫藥傳承創新最新進展的藍皮書,力求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頒布的關鍵節點開始記錄中國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客觀歷史進程。藍皮書對我國省際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進行了評級,北京市在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方面處于全國領先的地位,除排名靠后的西藏、海南與其他地區得分差距較大外,其余各地之間得分差距不大。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發布
202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提出發展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著眼建設世界一流中醫藥生產基地和創新高地。商務部外貿發展事務局局長吳政平表示,澳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四個中心城市之一,擁有政策優惠靈活、中醫藥資源豐富、產業環境良好、高端人才充足等多方面優勢,具備實現中醫藥和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條件。
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中心寫進規劃
2021年7月1日,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發布《“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斗桨浮窂娬{,到2025年建設30個左右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重點提升中醫藥基礎研究、優勢病種診療、高層次人才培養、中醫藥裝備和中藥新藥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等能力,打造“醫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中醫藥傳承創新高地。
《全國中藥材生產統計報告(2020)》發布
2021年12月18日,由中國中醫科學院黃璐琦院士、張小波研究員主編的《全國中藥材生產統計報告(2020)》正式發布。作為新時代第一個全國范圍的中藥材生產統計報告,它對全國中藥材生產情況、各省域中藥材生產情況、不同類型中藥材的生產情況等進行統計分析,從多個維度展示了全國中藥材生產的基本情況,據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中藥材種植總面積為8339萬畝。
中醫抗疫
2021年11月2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說,在整個新冠肺炎治療過程中,一直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的原則,使中醫藥能夠貫穿疾病預防、治療和康復全過程,中西醫結合為患者提供了最佳的服務效果。
抗疫中藥進入醫保
2021年12月3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公布2021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結果。共計74種藥品新增進入目錄,11種藥品被調出目錄。其中化濕敗毒顆粒、宣肺敗毒顆粒、關黃母顆粒為談判新增中成藥。其中,化濕敗毒顆粒、宣肺敗毒顆粒為治療新冠肺炎的中藥。
針灸研究登上Nature
2021年10月14日,由哈佛醫學院馬秋富教授團隊與復旦大學王彥青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景向紅教授團完成的A neuroanatomical basis for electroacupuncture to drive the vagal– adrenal axis(中文標題:《電針驅動迷走神經-腎上腺軸的神經解剖學基礎》),在頂尖雜志Nature正刊發表。Nature的評論文章指出,此番馬秋富團隊的研究,“首次提供了一種神經元分子標記,針對其設計特定的刺激方法,可以調節身體機能”。
中醫院士
2021年11月18日,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結果公布。共選舉產生8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20位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在中國工程院增選的醫藥衛生學部11人中有3名中醫界人士。分別是北京中醫藥大學田金洲、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朱兆云(女)、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肖偉,三人均在中醫領域獲得過頗多成就。
第四屆國醫大師及第二屆全國名中醫評選啟動
2021年12月8日,第四屆國醫大師、第二屆全國名中醫推薦人選公示結束,各地共推薦國醫大師69名、全國名中醫137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入選國醫大師候選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入選全國名中醫候選人。按《通知》要求,第四屆國醫大師表彰名額為30名,第二屆全國名中醫100名。未入選第四屆國醫大師且非全國名中醫的推薦人選,將作為第二屆全國名中醫候選人,并排在本地區(單位)其他全國名中醫推薦人選之前。
岐黃學者人選名單公布
2021年12月30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2021年岐黃學者支持項目人選名單”。岐黃學者分臨床型和科研型,由各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等按照相應要求申報推薦,主要遴選在中醫藥臨床實踐或中醫藥基礎理論研究、應用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所從事的工作取得突出成績,在國內外具有較高學術影響力的專業技術人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花寶金、北京中醫醫院張聲生等共計50位醫生入選。
中醫四診儀進太空
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中醫四診儀首次運用在中國空間站上,它通過望聞問切等手段創新運用中西醫結合等措施更好地保障了航天員在軌生活。比如,在載人航天活動中,它可以使航天員在失重環境下保持身體健康和良好的工作能力,將中國傳統醫學與航天醫學結合起來也成為了中國航天實施醫學發展的獨特優勢。
Copyright ©2010-2023廣州市嶺南中草藥博覽園有限公司版權所有粵ICP備12079369號-2
地址:廣州市從化太平鎮神崗格塘村8號電話:020-8794607913682297106 甄先生
服務電話:
020-87946079
掃一掃,門票預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