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2021年10月25日(周一)下午15:00在局機關1樓新聞發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浙江省、山東省、廣東省中醫藥主管部門負責同志將出席新聞發布會,介紹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和全國中醫藥大會精神的進展成效。
王思成: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各位來參加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新聞發布會。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兩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國務院召開全國中醫藥大會,對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會前,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為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兩年來,全國上下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意見》和全國中醫藥大會精神,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舉措。各部門圍繞綜合改革、教育教學、中藥注冊、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研究出臺配套文件,29個省份印發中央《意見》落實舉措,18個省份新修訂了地方中醫藥條例,形成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部門協同、上下聯動、同題共答的良好氛圍,展現了新時代中醫藥振興發展的生動局面。
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統一部署下,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中醫藥全程深度參與疫情防控救治,創新形成中西醫結合“四有”模式,篩選出“三藥三方”,有效降低了發病率、轉重率和病亡率,提高了治愈率,為抗擊疫情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做出重要貢獻,成為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
今天,值中央《意見》實施和全國中醫藥大會召開兩周年之際,我局邀請了部分省中醫藥主管部門,介紹本地區貫徹落實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此外,今天現場還給各位提供了《“十三五”全國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普及工作和中國公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水平調查情況》等材料,供大家參考。
今天邀請的嘉賓是:浙江省衛生健康委主任、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張平先生;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中醫藥局局長徐慶鋒先生;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莊嚴先生。
首先請張平先生作介紹。
張平: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大家都知道,浙江中醫藥歷史悠久、名醫輩出、流派紛呈,在中醫藥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多次對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努力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學”、“秉承‘大醫精誠’的美德”、“大力培養中醫藥人才”等,親自部署實施中醫藥攀登工程,為我省中醫藥事業發展擘畫藍圖、奠定基礎。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浙江中醫藥工作的殷殷囑托,把中醫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領域來抓,堅持中西醫并重,加強頂層設計,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
浙江把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和全國中醫藥大會精神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2020年,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省政府召開全省中醫藥大會。今年以來,我們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先后就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南陽重要講話精神作出批示,并赴中醫醫院、中醫藥大學、中醫藥企業調研,召開部分專家學者座談會,對中醫藥工作進行再部署再推進,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的重要論述,把中醫藥發展放在共同富裕大場景中來謀劃來實施。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工作:
一是高起點謀篇布局。省委深改委2021年工作要點和省政府工作報告對爭創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作出部署,《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把發展中醫藥作為重點任務部署,充分發揮省中醫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優勢,著力在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中走出一條符合浙江實際的中醫藥高質量發展道路。
二是高站位頂層設計。今年5月,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管理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浙江省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把中醫藥事業和產業作為一個整體進行頂層設計,系統性、全方位、深層次、清單化落實國家中醫藥發展的戰略要求,系統集成推進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由發展改革部門牽頭編制中醫藥專門規劃,這在全國還是首次。
三是高標準優化制度供給。我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制定了《浙江省中醫藥條例》,已經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省級相關部門相繼制定出臺了中藥制劑、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中醫藥教育改革、中醫藥服務進出口、林下道地中藥材等文件,夯實中醫藥發展政策基礎。
四是高質量推進改革。我們省緊扣“兩個高水平”奮斗目標和建設健康浙江的總體要求,圍繞“浙里智治”“浙里中醫”“浙系創新”“浙產好藥”“浙派傳承”等目標,建設省級中醫藥綜合改革先行市3個、先行縣8個,為打造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的中國特色衛生健康發展模式的區域實踐奠定了良好基礎。
五是高水平提升服務能力。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緊扣中醫藥優質、均衡、普惠服務,“十四五”期間改新建60個中醫醫療機構,總投資245億元,目前37個項目已開工建設;我們還堅持中醫基層化、基層中醫化,基層中醫館建設實現100%全覆蓋,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能夠提供4類中醫藥技術達到90%以上,我們還實施山區海島中醫醫院對口幫扶計劃;深化中醫藥數字化改革,在“浙里辦”建設國醫專區“浙派名醫堂”,提供名中醫“一網服務”,讓群眾能夠享受優質高效便捷的中醫藥服務。
當前,浙江全省上下正在奮力發展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以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的,堅持中西醫并重工作方針,堅持中醫藥現代化發展,堅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更加注重療效、更加注重質量、更加注重均衡,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中醫藥強省。謝謝。
王思成:謝謝,下面請徐慶鋒先生作介紹。
徐慶鋒: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廣東省委、省政府歷來都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我們于2006年在全國率先啟動了建設中醫藥強省的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把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中醫藥強省建設取得扎實成果。特別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的印發和全國中醫藥大會召開兩年以來,廣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牽頭部署出臺一系列中醫藥發展的舉措。
一是加強統籌謀劃,新一輪中醫藥強省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施工藍圖”全面繪就。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召開全省中醫藥大會,省、市、縣三級黨委常委全部參會,省委主要領導對我省中醫藥工作作出總體部署。省政府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印發《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0—2025年)》,粵港澳中醫藥發展邁入“灣區時代”。
二是密切聯動配合,一批中醫藥改革舉措“破土”實施。廣東省中醫藥局黨組正式成立,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中醫藥管理機構實現全覆蓋。地方法規《廣東省中醫藥條例》正式頒布施行。省各有關部門密集出臺中醫藥改革舉措。省中醫藥局開展灣區內地城市公立中醫醫院招聘港澳中醫師試點,省工信、農業和省中醫藥局聯合開展中藥材產業化基地建設,省醫保局出臺《關于開展醫保支付改革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省藥監局開展簡化港澳已上市的傳統外用中成藥在廣東注冊流程,省商務廳協助推動中醫藥融入廣交會展示等等政策出臺。
三是全面推進建設,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成效初步顯現。首先是中醫醫療服務能力全面提升。目前全省中醫醫療機構達2.3萬個,中醫醫院192家,中醫執業醫師5萬名,年中醫診療服務量突破2億人次,占全省診療服務總量的24.7%。省內有5家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重點中醫醫院、2個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2家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輸出醫院和19個國家區域中醫(???/span>)診療中心建設項目,數量均居全國前列。在近兩年度的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中,進入前100名的醫院數量連續居于首位。今年5月,中醫藥參與應對廣東本土疫情發揮了重要作用,總結了中醫、中西醫結合救治德爾塔變異毒株感染病例的臨床方案,為全國應對變異毒株疫情作出了廣東貢獻。第二是中醫藥教育、科研、文化資源加快集聚。目前廣東中醫學本科專業開辦高校數量和在校學生數量居全國前列。建設了以首個中醫類國家重點實驗室——中醫濕證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代表的一批高層次科研平臺。我省創制的中藥飲片、中藥方劑、中藥配方顆粒編碼標準獲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認可,成為國際通行標準。省內有國家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11個,數量居全國首位。由廣東創作的中醫藥文化紀錄片、電視連續劇、動漫作品引發良好反響。第三是中醫藥產業發展加快提速。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達410多萬畝,產值310多億元。中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600億元。省內有規模和競爭力領先的中成藥、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中藥破壁飲片生產企業,培育了全球首個以中藥為主營業務的全球500強企業。
展望“十四五”,廣東將堅持“建高地、育名醫、補短板、強基層、推創新、興產業、揚文化、保健康”并舉,進一步發揚廣東“敢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加快構建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治理體系,全力推動廣東中醫藥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努力為全國中醫藥發展貢獻廣東力量。謝謝。
王思成:謝謝,下面請莊嚴先生作介紹。
莊嚴: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和全國中醫藥大會精神,高層次謀劃、高規格部署、高質量推進,中醫藥工作取得了顯著進展。
一是高位推動,強化中醫藥管理體系建設。省、市、縣三級均成立了黨委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促進中醫藥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省促進中醫藥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召開2次會議,研究解決中醫藥發展的重大問題。省委編辦專門發文,對加強中醫藥行政機構和促進單位建設作出部署。省衛生健康委主任擔任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任黨組副書記、第一副主任,設立5個業務處室,編制達到25名。市、縣兩級機構全部參照省級模式,管理機構中醫藥科室數較改革前分別增加180%和118%,人員編制數較改革前分別增加273%和215%,建立了橫向協調有序、縱向銜接通暢的中醫藥管理體系。
二是系統集成,構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政策環境。省委召開全省中醫藥大會,省政府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簽署共同推進山東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協議。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省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山東省中醫藥條例》。各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中醫藥發展的保障措施,醫保、藥監、教育等部門制定了《關于加強醫療保障支持中醫藥發展的若干措施》《關于促進山東省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動山東中醫藥教育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科技廳在省自然科學基金中設立中醫藥聯合基金,形成了推進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合力。
三是遵循規律,中醫藥傳承創新工作基礎扎實穩固。健全服務體系,16市實現政府辦中醫醫院全覆蓋,縣(市、區)級政府辦中醫醫院104家,99%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設置了中醫藥綜合服務區,79%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深化中醫藥醫改,鞏固擴大中醫優勢病種收付費方式改革,探索建立適應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推動院校教育改革,創新開辦扁鵲班、華佗班、倉公班。完善師承教育,開展“三經傳承”和五級師承。加強高層次人才培養,評選中醫藥泰山學者22人。聚焦新舊動能轉換,中醫藥“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的格局初具規模。立足傳承精華,齊魯中醫藥文化影響力日趨擴大。
“十四五”時期,山東省將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指導下,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療效、更加注重質量、更加注重融合、更加注重生態,按照“1+5+6+10”的總體布局,推動山東由中醫藥大省向強省跨越?!?/span>1”是全力創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5”是打造中醫藥醫療、科研、人才、產業、文化“五個高地”;“6”是實施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中醫藥科技創新、齊魯中醫藥名品、中醫藥人才建設、中醫藥文化弘揚傳承、中醫藥生態建設“六大工程”;“10”是強化健全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治理體系、促進中醫醫院姓“中”、中醫強基層、“三經傳承”提檔升級、中醫藥伴我成長、中醫藥扶老行動、省局共建一流中醫藥大學、打造齊魯中醫藥優勢??萍?、提升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辦好尼山世界中醫藥論壇等中醫藥傳承創新“十項措施”。謝謝大家!
王思成:謝謝。聽了剛才三個省的介紹,相信大家和我一樣深切感受到,中醫藥事業蓬勃發展,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中醫藥振興發展呈現新氣象,特色發展取得新作為。這也激勵我們乘勢而上、砥礪奮斗,不斷推進中醫藥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中醫藥服務獲得感。
下面請各位記者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
新華網記者:在堅持中醫藥發展規律,堅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加快推進中醫藥特色發展方面,有哪些具體的舉措?謝謝。
莊嚴:近年來,山東在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方面積極探索,實施了“三經傳承”戰略,即“學經典、用經方、傳經驗”。建設“三經傳承”基地10個、省級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103個、齊魯醫派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24個,開展了全省五級中醫藥師承教育項目,形成了多渠道師承教育模式。
“十四五”期間,山東將持續發力,進一步提升臨床中醫經典、經方、經驗學用能力。一是挖掘中醫經典,整理中醫古籍,建設中醫古籍知識服務云平臺,在全省篩選一批特色鮮明、療效顯著的傳統診療技術,逐步形成具有齊魯特色、獨創獨有、安全有效規范的中醫藥特色療法體系。二是系統梳理齊魯中醫學傳承脈絡,建設齊魯中醫學術流派工作室,出版《齊魯醫籍叢刊》《齊魯醫籍集成》,建立齊魯中醫藥典籍和文物名錄,開展扁鵲醫學研究,編纂《扁鵲文獻大成》。三是打造以“名醫課堂+名醫工作室+名醫講壇”為特色的齊魯中醫“三名”育人體系,建成一批“三經傳承”臨床教學基地和研究基地,建設“國醫大師經典傳承工作室”,實現中醫經典研讀再強化、中醫經方應用再拓新、中醫經驗傳承再提升,培養根植中醫經典、具備中醫思維的中醫藥人才。謝謝。
徐慶鋒:在建設中醫藥強省過程中,廣東一直堅持傳承與創新并舉。在傳承方面:一是率先面向全國挖掘民間中醫藥特色技術,連續12年開展“杏林尋寶”活動,累計梳理中醫藥特色技術415項,實地走訪212項,形成相關專著62部、研究課題102項,發表相關論文151篇。二是率先開展中醫“經典病房”建設,運用純中醫治療手段開展危急重癥救治,推動“經典回歸臨床、臨床回歸經典”,促進中醫藥在重大疾病救治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目前“經典病房”建設經驗已在全國推廣。三是扎實推進實施傳統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考試工作,近5年來共有2705人取得《傳統醫學確有專長證書》和《傳統醫學師承出師證書》,1271人取得國家中醫類別執業醫師資格。在創新方面:一是建設高水平的科研創新體系,我省分別建立了省中醫藥科學院、省中醫臨床研究院和省中醫藥工程技術研究院、省中醫骨傷研究院、省中西醫結合代謝病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同時還建設有2家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15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12家省級中醫藥領域重點實驗室。省科技廳與省中醫藥局共同建設省中醫藥科技協同創新中心。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被批準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廣東分院,省部共建中醫濕證國家重點實驗室落戶廣州中醫藥大學,標志著我省中醫藥科技創新能力走在全國前列。二是以項目帶動成果產出。我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中專門設立“嶺南中醫藥現代化專項”,省中醫藥局設立了中醫優勢病種突破、院內中藥制劑、省名優中成藥二次開發等項目,推動中醫藥醫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笆濉逼陂g,廣東省2項中醫藥類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共有33項中醫藥類科研成果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獎,其中一等獎12項。一批原創于廣東的中醫藥科技成果已經成功產業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由我省中醫藥工程技術研究院率先開展的中藥配方顆粒關鍵技術研究,讓傳統中藥飲片的使用更加便捷,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十四五”期間,我省將系統開展歷代嶺南中醫藥名家臨床經驗和學術思想研究,編撰《嶺南醫藏》,進一步傳承嶺南中醫藥精華。推進中醫濕證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高水平中醫藥科研平臺建設,建設中醫藥循證醫學研究中心,努力在解決中醫藥領域重大基礎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問題上作出廣東貢獻。謝謝。
新華社記者:請問山東作為一個文化大省,在推動中醫藥文化宣傳方面采取了哪些舉措?
莊嚴:近年來,山東堅持文化引領事業發展,大力推進中醫藥文化科普宣傳,會同省委宣傳部等5部門印發《山東省中醫藥文化弘揚傳承工程實施方案》,推進中醫藥文化高地建設,擦亮“儒醫文化、扁鵲故里、針砭發源地”齊魯中醫藥文化名片,不久前成功舉辦第一屆尼山世界中醫藥論壇,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建成國家、省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27個、省中醫藥文化建設示范單位103個。大力推進中醫藥文化進鄉村, 2021年開展“千人千場中醫藥文化科普知識巡講活動”2500余場,受益群眾25萬余人,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
“十四五”時期,山東省將深入貫徹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5部門《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大力實施齊魯中醫藥文化弘揚傳承工程。一是著力打造中醫藥文化高地。深化齊魯中醫藥文化精髓研究,全面整理齊魯中醫藥古籍,以國家重大文化保護工程《中華醫藏》編纂為核心,建設高水平中醫藥古籍文獻保護、研究與利用平臺。二是擦亮齊魯中醫藥文化名片。強化傳統中醫資源研究發掘和傳播,擦亮“儒醫文化、扁鵲故里、針砭發源地”三張名片,持續高規格舉辦尼山世界中醫藥論壇,打造齊魯中醫藥文化品牌。三是加強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陣地建設。加強中醫藥機構文化建設,提升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建管用水平,加強基層社區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陣地建設,遴選建設中醫藥文化進校園試點學校,建設新媒體中醫藥文化傳播平臺。打造覆蓋廣、可及性強的中醫藥文化科普傳播網絡。四是大力推進中醫藥文化傳播。制作高質量中醫藥文化產品,健全完善中醫藥文化科普傳播團隊和巡講工作長效機制,大力開展“中醫藥伴我成長——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廣泛開展以“中醫中藥中國行”主題活動為核心的群眾性中醫藥文化傳播活動,努力提高公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水平。
經濟參考報記者:今年7月,浙江省衛健委加掛了浙江省中醫藥管理局的牌子,請問浙江的張平主任,“十四五”期間,浙江省在加快到道地藥材發展、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您是如何理解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示中“事業”和“產業”這對概念呢?謝謝。
張平:浙江素有“東南藥用植物寶庫”之稱,是全國中藥材重點產區之一,擁有國內唯一以野生藥用植物種質資源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省共有中藥材資源2300多種,蘊藏量100多萬噸,中藥材資源總量和道地藥材種數均位于全國前列?!罢惆宋丁敝姓阖惸改戤a量占全國的90%,杭白菊占近50%,元胡、白術、玄參占30%以上,“新浙八味”中鐵皮石斛占70%以上。我省在全國率先開展中藥材品種審(認)定工作,并通過開展標準化生產、實施“三品”認證和合格證制度、中藥材農藥試驗登記、推廣產后安全加工技術等舉措,提升中藥材質量水平。我們省政府把中藥產業作為我省歷史經典產業、惠民富民產業,加強政企聯動,著力推動中藥產業傳承創新發展,重點開展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整體謀劃,制定《關于浙江省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二是培育名企名品。遴選確定鐵皮石斛等新“浙八味”培育品種并開展系列宣傳推廣,我們還成立省中藥產業傳承發展戰略聯盟。三是數字賦能發展。我們將中藥產業列為全省產業大腦建設試點“揭榜掛帥”目錄。支持中藥龍頭企業開展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建設,將中藥智能化煎煮系統作為省首臺(套)產品予以重點支持。四是支持山區26縣。將發展中藥產業作為山區26縣生物科技發展的重要途徑,鼓勵引導重點縣(市、區)結合實際,打造高品質浙產道地藥材基地,推動藥食同源發展,開發推廣新型保健食品,今年,我們省已連續舉辦十三屆的中國磐安中藥材博覽會正式升格為“浙江省中藥材博覽會,為中藥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更大的空間格局和強勁動能。我們也覺得,在中醫藥產業發展方面還有很多空間,這也是我們“十四五”期間要重點加大發展力度的。
人民日報社記者:“三醫聯動”是新一輪醫改的主要措施,看到各地開展“中醫藥優勢病種收付費方式”改革,“十四五”期間,在中醫藥醫保方面有哪些新的舉措,來促進人民群眾更好、更便捷享受中醫藥服務?謝謝。
莊嚴:“三醫聯動”是促進醫療服務能力水平提升,推動醫療體系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山東中醫藥也一直錨定這一領域,開展了許多創新性的探索?!笆奈濉睍r期,山東將聚力改革創新,努力探索深化醫改的中醫藥“齊魯路徑”。一是強化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集成,發揮省市縣三級促進中醫藥發展工作領導小組體制優勢,凝聚部門合力,統籌推動中醫藥醫改舉措落實落地。二是優化“中醫醫保路徑”,持續推動價格改革,充分體現中醫勞務技術價值,提高基層中醫藥服務報銷比例??偨Y威海、臨沂等試點市經驗,加快推廣中醫日間診療支付模式。鞏固擴大中醫優勢病種收付費方式改革成效。三是推動優質資源下沉。加強縣級中醫醫院建設,支持縣級中醫醫院牽頭組建縣域醫共體,逐步實現從“管醫院”向“管體系”轉變。為患者提供常見病、慢性病復診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進一步方便群眾看病就醫。四是提升信息服務能力,構建“智慧服務路徑”。我們將總結濟南、威海等市經驗,建設一批智慧中藥房,實現全省128家二級以上政府辦中醫醫院為門診患者提供代煎中藥并配送到家服務。謝謝。
張平:這位記者的問題很有針對性。醫保的支付,是確保我們群眾獲得優質高效的中醫藥服務,提高我們醫?;鹗褂眯赎P鍵的機制。探索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也是我們發展中醫藥的重要保障。我們省從2020年開始,所有醫院住院費用已經實施了按疾病診斷分組,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DRG的付費方式。為了確保各級中醫院的發展,因為中醫院臨床有它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我們單獨制定了中醫藥的激勵機制,鼓勵我們的醫院在臨床治療當中多使用中醫中藥,多發揮中醫中藥的作用,也就是我們中醫治療比例越高,得到的費用應該越多,通過對出院患者中藥飲片的使用率、出院患者使用非藥物療法的比例、中藥飲片收入占藥品收入的比例、中醫藥制劑收入占藥品收入的比例、住院病人的中醫醫療服務項目的收入占住院醫療收入的比例,以及中治率,我們從六個維度來構建中醫的激勵政策體系,也就是中醫使用的越多,醫保的激勵強度就越大。
去年的結算結果顯示,比如在杭州地區各類中醫院當中,都得到了約168萬中醫的激勵點數,總金額是2.2億元。這是醫保對醫療機構的激勵。我們湖州市還實施了具有中醫特色的住院費用DRGs點數法付費相關政策,13個中醫優勢病種的31個病種作為政策扶持組,給予基礎點數上浮6%的傾斜,最后的結算結果,2020年,全市中醫的DRGS的額外增加扶持資金達到了500萬元。所以,在醫保支付方式當中,一定要根據中醫藥服務的特點,制定有利于中醫藥發揮優勢的政策,鼓勵我們臨床多用中醫中藥。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記者:請問徐局長,我們知道,近期暴發的多點散發疫情,也是德爾塔變異毒株,剛才您也介紹了,廣東應對本土疫情也是德爾塔的變異株,中醫藥方面,在臨床上治療患者,我們有什么新的發現,廣東經驗主要有哪些方面?謝謝。
徐慶鋒:在今年5月份我省發生的本土疫情中,我省定點救治醫院全面建立中西醫聯合會診制度,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均納入中醫辨證論治范圍,開展中西醫結合救治。中醫藥全面參與了190例陽性感染者的診治,其中在廣州治療的166例感染者中,采用純中醫治療118例,占比達71.0%。在與德爾塔變異毒株的正面交鋒中,廣東第一次面對德爾塔,堅持中西醫協同確保了“零死亡”。
根據一線專家的臨床總結,實踐表明中醫藥應對德爾塔變異毒株感染者輕型和普通型有較好的效果,在阻斷重癥上也有一定療效。第一,臨床上我們發現德爾塔病毒感染者發熱比例超過80%,其中溫度超過39攝氏度的高熱患者占34.5%,由于德爾塔病毒載量高,患者感染后病情進展很快,短時內有可能轉為重癥或直接轉為危重癥。高熱持續48小時不退意味著患者病情轉重,對此,在清熱解暑的基礎上,我們增加使用了安宮牛黃丸,在患病早期成功阻斷重癥化趨勢。第二,在危重癥和重癥的治療上,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為主,同時靈活使用中醫藥方案。一些重癥患者早期以氣虛為主,極度乏力、食欲不振、呼吸微弱,舌苔黃厚膩,對此使用西洋參湯或者高麗參湯補氣。最大限度穩定患者生命體征,為免疫功能的恢復爭取時間。中醫藥參與患者救治在減輕發熱等癥狀及阻斷病情進展、提高免疫功能、減少病毒載量、縮短患者轉陰時間等方面效果明顯,探索了變異毒株病例救治的中西醫協同的路徑和方法。
中國中醫藥報記者:中醫藥具有“簡、便、驗、廉”的特色優勢,在基層有著廣闊的空間,請問“十四五”時期,在中醫藥更好的服務基層群眾方面,準備繼續開展哪些方面工作,暢通基層群眾中醫藥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張平:謝謝您的問題。我們知道,中醫藥起源于民間,立足于基層,更應該是發展于基層。“十四五”期間,我們將繼續圍繞以基層為重點,中西醫并重的工作方針,強化中醫基層化、基層中醫化。這兩句話在我們省已經實施了很多年了,進一步把中醫藥工作的重心向基層傾斜,來著力提升我們基層中醫藥服務的能力。我們準備做這樣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基層中醫醫療機構建設,完善服務網絡。規劃實施中醫醫院強院工程,爭取95%縣級中醫醫院達到二級甲等以上水平,同時提升縣級中醫醫院牽頭的縣域醫共體綜合能力,實現縣鄉中醫藥服務一體化。我們健全中醫診所備案管理制度,支持有資質的中醫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名老中醫開辦中醫門診部、診所。浙江也在全國率先開展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并頒發了全國第一本《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證書》,目前累計考核通過422人,我們鼓勵取得《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證書》的人員在基層提供中醫藥服務。二是完善基層治未病和康復體系,提升服務能力。加強縣級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和中醫康復科規范化建設,提高治未病和康復服務水平和能力,鼓勵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置中醫康復診室和康復治療區。加強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和技術規范培訓,擴大目標人群覆蓋面,提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中醫藥能力,落實簽約團隊中醫藥人員配置。到2025年,老年人和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率分別達到 80%和90%;康復患者中接受中醫康復技術指導的患者比重達到70%以上。三是強化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壯大服務隊伍。加大中醫全科醫師培養力度,實施中醫全科醫師倍增計劃,每年選派200名基層中醫全科醫生、骨干人才進修學習。實施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工程,建立吸引和穩定基層中醫藥人才保障的長效激勵機制,探索試點基層中醫藥人才訂單培養模式,面向基層培養鄉土型、本土化中醫藥人才,如安吉縣投入400余萬元以師承方式定向培養中醫師。加強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以師承方式培養基層實用型人才。到2025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全部配備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謝謝。
莊嚴:在長期的中醫藥工作過程中,我們有一個體會,人民群眾對中醫藥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是中醫藥傳承創新的關鍵點和出發點?;鶎右恢笔巧綎|中醫藥事業發展的主陣地,近年來,山東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也有了顯著提升。“十四五”期間,山東將繼續堅持“中醫強基層 基層強中醫”原則,全力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不斷推動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檔升級。一是筑網底,打造15分鐘中醫藥健康服務圈。爭創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市(縣),推進縣級中醫院達標建設,并在全省二級以上公立中醫醫院實施中醫經典、中醫治未病、中醫外治、中醫康復和中醫護理“五個全科化”,筑牢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確保群眾15分鐘內均可找到能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醫療機構。二是提能力,加大基層中醫藥服務供給。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100%能提供中醫藥服務,85%的村衛生室能提供中醫藥服務,開展以中醫藥適宜技術為主要內容的鄉村醫生的輪訓。三是強特色,優化基層中醫藥服務模式。以齊魯中醫藥優勢??萍航ㄔO帶動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全面提升。推廣濰坊市“全民艾健康”服務模式和威海市“名醫下基層”經驗做法,建立“鎮村聯動、市縣聯動、內外聯動、上下聯動、三醫聯動”五個聯動長效幫扶機制,加快實現“一般病在市縣解決,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的目標。
徐慶鋒:廣東一直把“強基層”作為中醫藥強省建設的核心任務之一,“十三五”期間省級財政直接投入21.52億元用于縣級中醫醫院的升級改造,我們還建設了1715家基層中醫館,目前我省100%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89.97%的村衛生室能提供中醫藥服務,基層中醫診療量占比達31.19%,有力提升了群眾的中醫藥服務獲得感。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筑牢基層中醫藥服務陣地。一是全面開展全省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市(縣)創建。以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為引領,進一步調動和發揮市、縣兩級黨委、政府中醫藥工作積極性,推進基層中醫藥工作再上新臺階。二是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在全省實現縣辦中醫醫院全覆蓋,30萬以上常住人口縣二甲中醫醫院全覆蓋。支持緊密型縣域中醫醫共體建設,加強醫療聯合體中醫藥工作,建立以健康為中心、防治結合的縣鎮村三級整合型中醫藥服務新體系。在珠三角地區大力發展融診療、康養、健康管理和中藥服務于一體的中醫藥服務綜合體,打造全國領先的中醫藥健康服務品牌,更好滿足多元化的中醫藥服務需求。三是進一步充實基層人才隊伍。每年將為基層訂單定向免費培養500名中醫專業學生。實施中醫薪火傳承工程,開展“省市名中醫帶基層骨干”對口帶教工作,培養200名基層中醫藥骨干人才。實施縣域中醫藥人員縣管鎮用,全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置中醫館、配備中醫醫師,鄉鎮衛生院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將不低于執業醫師總數的20%。四是實施基層中醫館再提升工程。為全省基層中醫館配備中醫特色診療設備,強化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確?;鶎又嗅t館能夠提供6類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開展基本醫療、預防保健、養生康復等一體化中醫藥服務,進一步提升群眾獲得感。
光明日報記者:浙江率先在全國發布“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作出這樣的調整有何考慮?這次《規劃》與以往相比有哪些突出特點和亮點?請問下一步如何推動《規劃》落地見效?
張平:謝謝你的問題,我們都知道,規劃是發展的引領。以往我們編制的五年規劃都是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規劃,而且這個規劃基本是由衛健行政部門或者中醫藥管理行政部門牽頭編制的。今年中醫藥發展規劃的編制方面,我們做了一些探索和創新。按照我們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十四五”規劃調整為中醫藥發展規劃,將中醫藥的事業和產業作為一個整體來統籌謀劃。編制規劃的主體,也由原來的衛健部門牽頭,改為由發改部門和衛健部門一起牽頭來編制。這在我們省歷史上是首次,在全國也屬于率先的探索。
作出這樣的調整,主要是考慮中醫藥的傳承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一體來謀劃,系統來集成。我們這次編制的浙江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主要有五個方面的特點:第一個特點,體現系統性謀劃,將中醫藥的事業規劃調整為發展規劃,堅持系統的理念、系統的方法,推進中醫藥的醫療、保健、科研、教育、文化、產業等協調聯動發展。第二個特點,體現全方位融入的特點。規劃注重把中醫藥工作與我們省委、省政府重要的決策部署結合起來,協同推進。比如說,我們與打造生命健康科創高地相結合,提出強化中醫藥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來建設中醫藥的高能級科創平臺。比如說,我們與數字化改革相結合,提出中醫藥+互聯網健康服務,完善中醫藥智治監管等舉措。比如說與鄉村振興和我們26個山區縣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相結合,提出依托中藥材種植來推動富民增收等舉措。第三個特點,體現特色化發展,圍繞“建高地、夯基層、筑網格”,提高中醫藥服務供給能力和療效為目標,全力打造“浙里中醫”服務品牌。圍繞道地藥材品質提升、高能級產業集群平臺建設、龍頭企業的培育、經典名方和中醫藥復方創新發展等為重點,我們來全力打造“浙產中藥”產業品牌。圍繞生命健康科創高地建設,發揮數字經濟先發優勢,來全力打造我們的“浙中醫藥+”創新品牌。圍繞搭建中醫藥文脈傳承與文化傳播載體,全面融入“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這個樞紐的建設,來全力打造“浙派中醫”的文化品牌,這是全面融入進社會發展的特點。第四個特點,體現深層次的改革。我們的“十四五”規劃,圍繞爭創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在深化公立中醫醫院的改革、完善中醫醫療服務價格和中醫醫保政策、加快中醫藥審評審批制度改革、構建中醫藥的標準規范體系、健全中醫藥的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建立中醫藥全過程治療追溯體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著力構建整體智治的中醫藥治理體系。最后一個特點是體現清單化的落實。我們的規劃提出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平臺和重大項目,規劃是有四個重大來支撐的,其中重大項目是115個,涉及到中醫醫療服務、中醫藥產業、科技創新等,“十四五”期間,我們中醫藥領域的投入資金將達到560億元。以規劃帶項目,以項目帶資金。
規劃再好,關鍵還是在于落地。今年6月,黨中央賦予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新任務新使命,我們也將中醫藥的發展放到共同富裕示范區這么一個大場景當中來謀劃推進,強化中醫藥的理論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在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當中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中醫藥的需求。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來推動規劃的藍圖早日變成現實。
一是抓責任落實。我們將《規劃》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進行了責任分解,按照時間表、任務書來壓實責任,狠抓落實。目前我們已經分解形成了76項目標責任清單,并且下發推進。
二是要抓年度計劃。堅持長短結合,將五年目標任務分解到年度,形成年度的任務清單。我們今年的任務清單也已經省中醫藥工作聯席會議來印發實施,今年一共有89項具體任務。同時我們還明確了完成的時限和責任部門,比如《規劃》當中提出,需要出臺《關于浙江省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六個政策文件,都已經明確將在今年底之前出臺。
三是要抓要素保障。我們對列入規劃且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優先推薦申報重大產業項目,加強用地保障。區域內新增床位數優先用于發展中醫醫療機構。我們還統籌安排并逐步加大中醫藥的財政投入,落實對公立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健全完善中醫醫療機構的補償機制,強化中醫藥科研經費的投入保障。同時,我們也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的支持。“十三五”以來,我們省12個中醫藥項目已經獲得了7億元的中央資金補助,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我們省中醫藥傳承創新也非常重視、非常支持。
四是抓監測評估。我們將實行《規劃》的年度監測、中期評估和規劃末期的評估制度,我們制定了中醫藥發展指數,定期對《規劃》的實施進度和效果開展評估,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來確?!兑巹潯返捻樌麑嵤?。謝謝。
王思成:因為時間關系,今天的提問就到這里,發布會到此結束。感謝三位發布人,感謝各位記者朋友,下次再見。謝謝!
Copyright ©2010-2023廣州市嶺南中草藥博覽園有限公司版權所有粵ICP備12079369號-2
地址:廣州市從化太平鎮神崗格塘村8號電話:020-8794607913682297106 甄先生
服務電話:
020-87946079
掃一掃,門票預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