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慶祝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成立40周年學術大會在京召開,本次大會主題為“大力發展中西醫結合 啟航中國醫學新征程”,與會專家學者聚焦中西醫結合醫學發展戰略開展探討。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發表視頻致辭,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李斌,中國科協黨組副書記、書記處書記徐延豪,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余艷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黨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香美,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名譽會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可冀等出席會議開幕式并致辭。
陳竺對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成立40周年表示祝賀,他指出,堅持中西醫并重是我國衛生工作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促進中西醫優勢互補協調發展是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重要特征和顯著優勢。中醫藥發展的根基在于傳承精華,生命力在于創新,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汲取現代醫學先進技術,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療體系、科研模式、管理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要運用科學方法,總結和評估中西醫治療新冠肺炎的效果,為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希望學會搭建更加廣泛的學術交流平臺,團結更多人才團隊投身到中西醫結合事業中來,形成更多醫學科技成果,更好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受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馬曉偉委托,李斌代為宣讀了馬曉偉的書面致辭。致辭中,馬曉偉表示,希望學會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加強自身建設,進一步增強凝聚力和影響力,團結廣大中西醫結合醫學科技工作者,鉆研醫學技術,加強學術交流,弘揚醫德醫風,積極推動振興發展中醫藥,為促進中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增進中國人民健康福祉貢獻智慧和力量。
徐延豪指出,要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堅持中西醫并重,打造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的中國特色衛生健康發展模式,發揮中醫藥原創優勢,推動我國生命科學領域實現創新突破。要不斷強化對中醫、西醫科技工作者的團結引領,弘揚科學精神,繁榮學術交流,形成有利于創新創造的良好風尚;堅持“四個面向”,不斷向科學技術的廣度和深度進軍,服務人民健康;獎掖后學,培育青年人才;提升學會創新和服務能力,切實增強學會在中醫藥事業和醫學科技創新中的引領和保障作用,支撐健康中國建設。
余艷紅指出,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實增強做好中西醫結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把發展中西醫結合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強化頂層設計,完善政策措施,在更高層次、更深程度、更廣范圍推進中西醫結合。要堅持以療效為核心,促進中西醫兩種醫學優勢疊加,聚焦重點病癥,開展中西醫臨床攻關,探討理論本質,揭示防治原則,闡明作用機理,實現治療優勢的融合,臨床療效的提高和診療規范的創立。要堅持完善中西醫結合制度,營造中西醫并重的良好氛圍,深入推廣在新冠肺炎救治中形成的有機制、有團隊、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充分發揮中醫藥防治疫病的獨特優勢,培養高層次中西醫結合人才,支持中西醫互學互鑒,充分吸收和利用現代醫學優秀成果,說清楚講明白中醫藥的療效。
黃璐琦表示,在40年的發展歷程中,學會與中國中醫科學院逐步實現資源共享、良性互動,一大批杰出人才和中西醫結合科研成果涌現出來,為中西醫結合學術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雙方將繼續在學術研究、人才培養、對外合作交流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共同為中西醫結合事業貢獻更大力量。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會要搭建更加廣泛的學術交流平臺,讓更多人才投身中西醫結合事業,不斷拓寬中西醫結合的深度和廣度。
會上,張伯禮、高福、張學敏、陳薇四位院士作主旨報告。同時,與會院士圍繞“如何創建中西醫結合診療學基礎研究新范式”開展探討,與會中青年學者以“多學科交叉、多知識融合,中西醫結合系統創新”為主題進行交流。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有關負責同志,國醫大師、中西醫結合學界有關專家學者共計430余人參會。
Copyright ©2010-2023廣州市嶺南中草藥博覽園有限公司版權所有粵ICP備12079369號-2
地址:廣州市從化太平鎮神崗格塘村8號電話:020-8794607913682297106 甄先生
服務電話:
020-87946079
掃一掃,門票預訂